引言
在《水浒传》这部著名的古书中,武松、林冲和鲁智深都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英雄人物。
这三位好汉中,谁的官职最高呢?武松是都头,非常英勇;林冲是总教头,技艺非常高超;鲁智深是提辖官,性格豪放。
这些职位听起来都很高大上,但到底哪个职位更有分量呢?这些职位背后又藏着什么样的权力和影响力呢?
一、朝堂的变化:宋代官制的变迁与特点
要想明白武松、林冲和鲁智深三个人的职位高低,我们得先知道宋代官职的一些基本情况。
宋朝刚成立时,赵匡胤吸取了唐朝末年的教训,采取了一系列措施,比如“杯酒释兵权”,以此来确立重文轻武的政策。这一政策对宋朝的官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
宋朝官员制度的演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:元丰改革之前、改革之后以及南宋时代。在这段时期内,朝廷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大,而地方的权力则慢慢变小了。
这也让禁军的地位远超地方军队,中央军队的权力也比地方大得多。在这个背景下,我们的三位英雄在仕途上有了不同的遭遇。虽然他们的官职听起来都很高大上,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位英雄的官职到底是什么意思。要知道,宋代的官制变化不仅影响了军队和政府,也让文官的晋升方式也有了很大的改变。
科举制度的进步让出身贫寒的家庭有了更多的机会往上爬,这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贵族家族的特权地位。然而,在这个过程中,武官的发展空间却受到了限制,这也为后来武将们的不满情绪埋下了种子。
二、名震四方:武松的都头职务
景阳冈打虎之后,武松被安排到清河县担任都头。这个职位听上去不太显眼,但却是武松施展本事的关键岗位。
都头这个职位主要负责一个县里的治安工作,手下带着几个衙役。虽然在官场上不算大官,但在基层可是实实在在的小官儿,就像大家常说的“七品芝麻官”。武松靠着这个职位,在清河县里慢慢混出了名堂,赢得了不少人的尊重。
仔细一想,武松的都头职位其实只是县令一时心血来潮给他的。这说明这个职位的含金量并不高。更重要的是,严格来说,武松的“都头”只能算是个“吏”,并不能算作真正的“官”。
古时候,"官"和"吏"的差别很大。"官"是由中央直接任命的,还得是有功名的人才能当;而"吏"则是地方上的官员可以自己决定任用的基层办事人员。
武松凭借着自己的正直和勇敢,在这个职位上展现出了远超职位本身的影响力。他不畏强权,铁面无私,很快就在这清河县树立起了赫赫威名。
无论是地头蛇还是大老板,一听“武都头”这个名字都会避让。这超出了他的职位,展现的是武松个人的魅力。
武松的故事还展示了宋代基层管理的一个特点:除了官方的官僚系统外,还存在着一个由地方上的豪强、乡绅和衙役构成的非正式权力圈。
这个没有官方认可的社交圈却在地方管理中扮演了关键角色。武松依靠个人能力和名声,在这个非正式的圈子里站稳了脚跟,也因此获得了超出他实际职位的影响。
三、虚名与实权:林冲的教头之谜
比起武松,林冲的职位听起来要厉害得多。“八十万禁军教头”这个称号光听名字就让人感到很威风。但实际上,情况并非如此。
林冲并不是整个禁军的总教头,他只负责枪棒的训练。此外,还有其他教头分别负责射箭和骑马等项目。在这些教头之上,还有一位总教头。
“八十万禁军”这个数字有点让人怀疑。虽然北宋的禁军在鼎盛时期确实有这个规模,但这并不说明林冲任职时禁军就有这么多。
王安石变法之后,禁军的数量大幅减少,这直接影响了“教头”这个职位的价值。更重要的是,教头并不是正式的官职,根本不在官方的官吏体系里。
他们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上,在真正的战斗中往往派不上大用场。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林冲面对高俅等有权有势的人的欺负时,只能默默忍受。
林冲的故事也揭示了宋朝重视文人轻视武人的社会状况。即使在军队中担任重要职务,武将的地位仍然比不上文官。这种身份的矛盾,可能是林冲最终走上梁山的一个重要因素。
林冲的经历还告诉我们,宋代的军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:编制上写得很满,但实际上人手不足。"八十万禁军"这个数字可能只是在账面上有的,真实的兵力可能远没有这么多。
这种虚报人数、骗取军饷的现象在宋代非常普遍,不仅削弱了军队的实际战斗力,也为日后金兵南下埋下了隐患。林冲作为一名基层军官,很可能对这些弊端了如指掌,这也加深了他对朝廷的失望。
四、真正的尊贵:鲁智深的提辖威严
在三个角色里,鲁智深的职位无疑是最高且最正式的。作为提辖,他确实是一名标准的“体制内人员”。
提辖这个官职的全称是“提辖兵甲盗贼公事”,在宋代是地方上的武官。虽然级别不算太高,大约在六品到七品之间,但却是朝廷正式承认的职位。提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军队训练和捕捉盗贼,可以说是结合了武松和林冲的职责。
确实,提辖这个职位虽然在地方,但直接隶属于中央。这意味着鲁智深的直接上司是知府或知州,而不是县令。这种直接对中央负责的特点,让提辖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和影响力。
鲁智深为人直率豪迈,再加上他官职的影响,在当地可以说是为所欲为。即便他打死镇关西这样的大事,朝廷也不敢轻易对他怎么样,可见他的地位有多高。
鲁智深的故事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事实:在宋代,武官的地位远低于文官。这种文武之间的差距,可能是许多武将最终选择造反的深层原因。
鲁智深的故事也展示了宋朝的一个特点: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并非完全牢固。作为中央派到地方的武官,提辖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制衡地方文官的作用。
这种权力平衡虽然能防止地方官员权力过大,但也可能让地方管理工作变慢。鲁智深因为有提辖的身份,不受地方官员的约束,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为何敢如此行事大胆。
五、末路英雄:从官场到梁山
无论是武松的都头、林冲的教头,还是鲁智深的提辖,这些官职虽然级别不同,但都说明他们曾经在体制里有过一段经历。
然而,命运弄人,最终他们都走上了同样的道路——被迫离开官场,投奔梁山。武松因为替兄报仇,杀了西门庆和潘金莲,不得不离开清河县。
林冲被高俅他们害得丢了教头的工作,还差点丢了命。鲁智深因为自己的冲动行为经常闯祸,最后只好逃离官场。
他们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许多问题:官员腐败、权贵嚣张、法律失效。这些问题不仅让他们失去了好不容易得到的官位,还迫使他们走上了一条不同的道路。
在梁山,他们找到了展现自我的新天地。武松的勇敢、林冲的冷静、鲁智深的大方,都在这里得到了尽情的施展。他们不再受限于繁琐的规矩和等级的束缚,而是真正发挥了各自的特长,成为了梁山的骨干力量。
三位英雄的经历也揭示了宋代社会的一个常见现象:那些在官场上不得志的人纷纷转向江湖生活。在科举制度下,很多有才华的人难以实现自己的抱负。再加上官场上腐败盛行、官吏治理混乱,使得大量人才流失。
这些人要么隐居山林,要么加入帮会,形成了与官方体制平行的另一套社会运作机制。梁山泊的兴起正是这种社会现象的集中体现,它不仅吸纳了大量官场失意者,还在一定程度上挑战了朝廷的统治权威。
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专业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