只有在真诚的沟通中,才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动力。
来源 | 领教工坊
作者 |马歇尔·卢森堡
语言的暴力,如指责、嘲笑、否定、说教、贴标签,无所不在。
传统的管理模式中,沟通往往倾向于控制,管理者通过指令和命令推动工作进程。
这样的沟通带来的结果,就是员工口服心不服,沟通成本高,管理效率低。
01
四种常见的暴力沟通:企业管理中的“隐形杀手”
沟通的质量,决定了合作效率。
当沟通充斥着判断、指责或强制要求时,即便管理者出发点是“对事不对人”,也往往收获抵触,而非执行。
语言暴力从哪儿来?
其实是因为我们的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,都是从目标达成出发,却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。
这种“异化的沟通方式”,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:
一、道德评判,以自我为中心
道德评判是指我们拿自己的尺子,来评判他人;一旦别人不符合自己的要求,就是不对的。
例如,当员工出现业绩下滑情况时,管理者在不清楚事实的情况下,直接批评:“你就是态度不端正!”
这很容易触发员工心理防御:“领导根本不了解情况就否定我”,导致信任基础被破坏。
研究表明,60%员工听到这类评价后,会隐瞒真实困难,从而引发恶性循环——
员工破罐破摔,真的开始消极怠工。
二、比较式沟通,对人的自尊心造成极大伤害
“为什么你不能像某某那样高效?”这种比较式沟通,在职场中屡见不鲜。
当管理者拿不同员工之间进行对比时,很容易滋生员工的“自我怀疑”心理,更在团队中埋下分裂的种子——
被比较的双方易滋生敌视情绪,合作关系演变为恶性竞争。
多个员工之间的“攀比效应”,不仅不能激励个体提升,更会掩盖掉管理所面临的真实问题,使团队关注点从能力培养变成恶性竞争,最终侵蚀组织的长期发展根基。
三、回避责任,淡化我们应该承担的责任
“不得不”“公司规定”“领导说的”类似这样的开头是不是非常熟悉?
这些都是回避责任的表现。
“这不是我的本意,是领导让我这样做的”。
这样的说法会淡化你的责任感,久而久之,你会失去信任。
这些推卸责任的语言,本质上是对管理者权威的透支。
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思想、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,要学会一人做事一人当,多考虑对方的感受。
四、强人所难,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
强迫他人按照我们的期待行事,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藏着威胁。
这意味着如果不配合,他们就会受到惩罚。
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。
当管理者采用命令口吻强加要求时,很容易使员工感受到控制和压迫,失去自主决策与自我发展的空间。
这种管理方式,短期内可能促成任务完成;但长期会大大削弱组织内在的创造力和积极性。
正如萨提亚·纳德拉所说:
“创新来自协作,协作来自信任,而信任源于理解。”
以上这四种暴力沟通方式,屏蔽了我们与生俱来的爱,给人带来了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,让人与人之间产生隔阂,最终导致失败。
萨提亚·纳德拉,微软首席执行官
02
一条说话公式解决90%的沟通问题
那么,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?
它涵盖了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四个要素。
总结为一个万能句式,让你轻松实践非暴力沟通:
我观察到+我感觉+是因为+我请求=非暴力沟通。
非暴力沟通主张陈述事实,而非下判断。
通过非暴力沟通,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,而会去明了自己的观察、感受和愿望,有意识地使用语言,既诚实、清晰地表达自己,又尊重与倾听他人。
它将理性分析与情感共鸣相结合,为企业管理注入人性温度。
接下来,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怎么做:
一、第一个要素:观察
它要求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,客观地进行描述,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,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。
比如说:“员工迟到”是观察;
而“他真是一个懒散的人”就是评论。
我们很多人说话都习惯带个人评判,这种不客观的沟通方式,非常不利于关系的经营。
许多管理问题的根源,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对行为的误解。
管理者常将个人情绪与事实混淆,从而在描述问题时掺入过多主观判断。
非暴力沟通提倡第一步仅仅陈述客观事实,而不做任何评判,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对方因受到攻击而产生防备心理。
星巴克在门店管理中推行“事实反馈法”——
区域经理不会说“你这周服务态度差”,而是陈述:“本周有3位顾客反馈结账时等待超过5分钟。”
这种基于数据的客观描述,让员工更易接受改进建议。
二、第二要素:感受
许多情绪冲突,是因为未能被适时识别和表达,而加剧。
非暴力沟通强调,在表达意见前,先准确了解并表述自身的情感状态——
譬如用“担忧”、“焦虑”、“不安”等词汇,来说明内心实际体验。
比尔·盖茨说:“沟通的艺术,在于传达情感,而不仅仅是信息。”
这种委婉的描述,既传达了情绪,又避免了隐含的指责,为双方建立情感连接提供了契机。
当然,精准表达感受不容易,需要练习,最好再配合辅导。
你可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词汇库,这样有助于我们表露情感,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,从而更了解我们的需求。
三、第三要素:需要
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,在表达完成感受后,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。
指责、批评、评论,往往暗含着期待。
对他人的批评,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。
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,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。
反之,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,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。
谷歌在项目协调中采用了“需求映射”工具:
当两个部门发生资源争执时,引导双方列出具体的需求,而不是一味地抱怨”。
这种需求透明化使谷歌内部的跨部门冲突减少40%。
每一次情绪背后,都有未被满足的需求。
只有将需求表达清晰,沟通才能变得有温度、有深度,从而促使对方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。
四、第四个要素:请求
请求想要得到积极的回应,越具体越好。
模糊、强势的命令,往往难以落地,而具体明确的请求,既能够消除员工的疑虑,也利于明确责任和行动方向。
比如,领导对员工说:“我需要透明度。”
这个表述就比较含糊。
如果这样说:“我希望你每一封邮件都抄送我。”这个表述就比较清晰。
越清晰的请求,越能得到有效的执行。
与人沟通,70%是情绪,30%是内容,说出请求时,我们还要注意语气,免得被别人误以为是命令。
非暴力沟通是一个神奇的魔法棒,它让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与他人的感受,既能与他人和谐相处,也会懂得如何爱自己。
观察、感受、需要、请求,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,也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指路明灯。
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演练,借助这四个步骤表达和提升自己,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人际关系。
03
将“非暴力沟通”融入组织文化中
萨提亚·纳德拉接任微软CEO后,除了对微软这部“臃肿的机器”进行战略转型,最重要的就是“刷新”了微软的文化。
他刚上任不久,就在公司内部向所有高管推荐《非暴力沟通》一书。
在纳德拉上任之前,微软企业内斗和各自为阵的文化已非常严重。
那时,微软对员工的考核非常看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,这助长了很多人的傲慢态度和攻击性。
当时,很多微软员工感受到的是忧虑和失望。
因为他们大部分精力不是花在产品研发上,而是花在处理内部关系、执行繁复的内部程序,因此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断向新兴的互联网企业流失。
纳德拉改变了这一切,他的方法相当温和。
在成为CEO的第一次演讲上,纳德拉面对台下数百名微软员工,他提出要重新发现微软的灵魂;
在绩效管理中,他要求员工不仅写明个人对团队的贡献,还要呈现对他人及其他团队提供的价值。
他相信人类天生就有同理心,这不仅是为了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,同时也是为了制造能够引起共鸣的产品。
他一上来就用各种各样的流程制度和自己的以身作则,把“同理心”渗透到微软的上上下下,并做了一系列的工作:
一、建立“倾听型组织”
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。
领导力大师吉姆·柯林斯,甚至认为:
领导者想要改变下属,从行为层面,唯一能做的只有两件事——提问和倾听。
倾听的目的,是为了体察他人感受和需求,这就要求我们具备「同理心」。
萨提亚·纳德拉就是一个将同理心运用到极致的人。
谦逊温和的萨提亚拥有宽厚的性格,非常能理解那些不同却有能力的人,通过爱和包容能够达成一切,这让他拥有了越来越强的同理心。
而萨提亚也用这种同理心文化刷新了微软。
怎样做到同理心呢?
无论别人用怎样的词语表达自己,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他们的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。
有时,我们可以主动表达我们的理解,来帮助对方了解我们在何种程度上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在交流的过程中,我们保持持续的关注,为对方的充分表达创造条件。
二、设计“透明的反馈机制”
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,应当容许“双向”的反馈机制。
不同于传统的单向命令,透明的反馈制度,要求每个人既有发言权,又能接受来自各方面的建设性意见。
工作环境中的反馈,是一种对话,是一种嵌入组织核心文化的持续过程。
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,会打造一种以信任为核心的文化氛围,让身处其中的人乐于分享,积极反馈、说真话。
管理者在践行“非暴力沟通”时,不仅需要将目标和需求明确表达,同时也要主动邀请员工提出意见,从而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。
这样基于真实反馈的数据,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根源,也为后续跨部门协同和流程改进提供了依据。
三、打造“心理安全”的管理环境
心理安全,是高绩效团队的基石。
在一个充满心理安全感的组织中,每位成员都能坦诚地分享自己的困惑与挑战,而管理层则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倾听并共同探讨决方案。
管理者要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与过失,在团队中营造一个“可以试错”的环境。
这种自我揭示的行为可以削弱权威感,使员工更容易敞开心扉地表达真实想法。
同时,在交流过程中,通过专注于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,可以减少争辩和对抗,培育彼此的尊重与爱;
这样,通过建立双方的感情联系并促进理解,矛盾就你能以非暴力的方式得以解决。
领导力大师约翰·麦克斯韦尔曾言:
“领导力的真正价值,在于如何让人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,从而自愿追随。”
企业中的每一次对话,都蕴含着无限可能。
只有在真诚的沟通中,才能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动力。
好的管理,是让员工听得进要求,也敢说得出困难。
· END ·
合 作 对 接
扫码添加投资人说运营者微信,备注「商务合作」详细沟通。
超 级 社 群
【投资人说】正在组建超级投资者社群、超级创业者社群、超级读者群、超级媒体群等,目前总人数已超1000人。
关注【投资人说】微信公众号,发送信息「进群」,与各行业精英直接交流,共同进步。
旗 下 媒 体
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专业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