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多,提着塑料口袋的,拖着买菜小车的……里面装的都是书。”
\n“还有一场类似cosplay的秀,这在当时有一种很新潮的感觉……”
\n你能想象吗?这说的就是18年前在重庆举行的第十七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(以下简称书博会)的现场盛况。彼时,“全国书市”刚刚更名为“全国书博会”。
\n18年间,读者在变,书博会也在变。7月25日,上游新闻记者专门找到了两位18年前和18年后两届书博会的亲历者来聊聊他们感受的变化。
\n在本届书博会上,作家徐鹏带来了自己的新作《曾家岩》。
\n“我是山东人,18年前我刚到重庆,就参加了那年在重庆南坪会展中心举行的书博会。”7月25日,在自己的新书《曾家岩》发布会上,作家徐鹏是用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。当年,他就是以作者的身份在那届书博会上带来了处女作《少年耶安啦》的签售会。
\n徐鹏说,读者的热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自不用说,“我还特别记得当年的场地虽然不算很大,但现场还组织了一场类似cosplay的秀……”在徐鹏看来,这很能体现重庆一直站在潮流前沿。
\n“18年,书博会的举办地从南坪到悦来,场地大了很多。我觉得这就是重庆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。”徐鹏很感慨地表示,走进本届全国书博会,大家很容易就可以看到展陈方式的丰富程度有了成倍的增加,进步很大。“我也从一个写青春文学的作家,变成了创作历史小说的作家。”徐鹏说,当然,也有不变的,就是重庆市民对图书、对阅读的浓厚兴趣。
\n18年让李柯成从一个普通读者变成了书店从业者。
\n对相隔18年的前后两届书博会的变化,“时光里”书店的主理人李柯成也有着很深的感受。
\n本文开头所述的拉着买菜小拖车到书博会现场淘书的场景,就是他脑海中的深刻印记。“我就是当年去买书的其中一员。”25日中午,李柯成坐在本届书博会“时光里”的展位里,跟上游新闻记者笑着回忆。
\n“当年,我们去就是纯粹爱看书,冲着现场有折扣去的。”李柯成说,而如今自己已经是书店从业者,身份之变让自己观察到的也有了很大的变化。“你看今年书博会来现场的人,是不是提着大包小包书走的人少了?”在李柯成看来,这并不是说现在的读者不爱看书了,而是“你仔细看,他们带走的更多是文创、周边了。”
\n李柯成说,这其实就是业内近年一直热议很多的,伴随着大家阅读方式的多元,从书店到出版都在不断地扩大外延。“书博会在变,其实都是围绕全民阅读在变。我们作为从业者也能从中看到新的方向。”
\n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摄影 张锦旗 实习生 张凯盈
中金汇融-中金汇融官网-专业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